國光劇團與翃舞製作攜手合作,推出結合京劇與現代舞的跨界新作「精衛」,透過神話鳥精衛的視角,重新審視歷史人物汪精衛的複雜面向。該劇不以寫實手法呈現汪精衛的生平,而是藉由詩歌與想像,探索一位詩人如何轉變為烈士與政治家的心路歷程。
「精衛」的創作靈感源自《山海經》中銜石填海的神鳥形象。二十世紀初,年輕的汪兆銘以「精衛」為號,立志以身填國難。國光劇團表示,此劇旨在超越「漢奸」或「烈士」的二元論述,呈現汪精衛作為一個懷抱理想、面臨抉擇、靈魂破碎卻仍持續創作的詩人形象。
劇中不僅引用汪精衛的詩作如「銜石成痴絕,滄波萬里愁」、「人生代謝亦如此,殺身成仁何所辭」等,更邀請國光著名崑曲名家溫宇航擔任「詩魂」,吟唱汪詩,帶領觀眾深入詩人的內心世界。
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指出:「歷史看結果,文學看初心」,認為汪精衛不應僅被框限在「忠奸雙照」的二元評價中。中央研究院院士余英時也曾評論:「汪精衛在本質上應該是一位詩人」。此次演出正是實現將汪精衛「搬回詩的世界」的藝術嘗試。
「精衛」由黃宇琳、李家德領銜主演,溫宇航特別獻聲,將於4月26、27日在台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演出。這部作品不為洗白或翻案,而是試圖喚回一段被塵封的情感經驗,展現動盪時代中每個選擇背後難以言說的痛苦與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