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推行的對等關稅政策,原意在於將製造業帶回美國,但《紐約時報》分析指出,這一策略可能會削弱美國在亞太地區長期建立的影響力,並為中國提供填補權力真空的機會。
報導強調,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領導地位是經過數代人耐心構建的成果。二戰後,美國通過將美國、歐洲和日本編織成政治經濟集團,並藉由北約等安全聯盟及與亞太國家的防務條約,保護了更廣泛的自由經濟秩序,使美國在該地區維持了數十年的優勢地位。
然而,隨著中國經濟實力增長,美國的主導地位已逐漸減弱。川普在首個任期內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錯失了加強美國影響力並制衡中國的機會。目前,中國已成為幾乎所有亞洲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並成為該地區的主要經濟力量。
《紐約時報》指出,越南是美國貿易體系互利共贏的典型案例,約三分之一的出口產品銷往美國。若受到關稅打擊,越南可能面臨經濟崩潰。同樣,斯里蘭卡、孟加拉國、台灣和印尼等國也面臨高額關稅威脅,可能被迫屈服於美國要求,損害其本已脆弱的經濟。
川普的關稅政策可能迫使各國尋求與美國貿易以外的替代方案,而中國成為明顯選擇。隨著川普考慮對中國商品徵收更高關稅,北京也將更積極尋找其他貿易管道,這幾乎必然會增強中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