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對多國發起的關稅戰已導致美國股市、匯市和債市大幅下跌。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貿易戰初期造成的美債波動與美元疲軟,可能演變為更危險的「資本戰爭」,進而提高美國借貸成本,減少資金流入,最終損害美國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主導地位。
川普於本月2日宣布對多國徵收高關稅,雖然9日決定暫緩90天實施,但全球金融市場已經歷劇烈震盪。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國債與美元同時遭到意外拋售,其避險功能降低,導致全球投資者轉向歐元、日圓等其他貨幣資產。此外,美債殖利率上升也連帶影響美國國內利率,包括房貸利率隨之攀升,對民生造成衝擊。
《華爾街日報》指出,川普政策的反覆無常已引發市場以拋售美國國債作為回應。雖然新上市美債反應仍佳,但30年期國債殖利率出現自1987年經濟危機以來單週最大漲幅。美債被拋售的同時,美元也失去了強勢地位。這兩項資產過去一直是金融市場動盪時期的穩定來源,如今部分分析師認為美國已出現「資金外逃」現象。
日本財務省數據顯示,日本民間投資者在川普宣布關稅當週賣出高達175億美元(約新台幣5680億元)的長期美國公債。美國銀行指出,這是自去年11月美國大選以來,外國投資者最大規模的拋售。
《華爾街日報》強調,外國投資者拋售債券未必直接導致市場波動與高殖利率,關鍵在於資金流入無法跟上貿易逆差的步伐。美國銀行數據顯示,財政部3月拍賣的公債中僅少數售給外國買家。
美國企業研究所研究員暨前聯準會分析師史蒂文·卡明表示,投資行為已發生變化,過去投資者在危機時會買進美元,如今卻選擇放空。投資者對美債安全性產生懷疑,不願持有美元資產。
川普政府官員曾表示,由於美元可能走強,美國消費者因此能夠承受高關稅帶來的成本。然而,目前美元疲軟可能導致進口商和零售商將增加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安聯集團首席投資長路多維克·蘇布蘭警告,關稅只是問題的冰山一角,如果美元貶值30%,美元投資的回報將受到嚴重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