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委員會21日在台灣師範大學舉辦「113學年度客語結合十二年國教校訂課程」種子師資人才培力回流工作坊,匯集50多名客語種子教師進行進階教學分享。客委會主委古秀妃表示,此次回流培訓如同留學深造,旨在精進教學方法與技巧,讓教師們能將所學帶回各地客家村,發揮擴散效應。
自108課綱實施以來,客委會透過十二年國教校訂課程及沉浸式教學兩種方式,將客語與客家文化元素融入學校既有課程體系。古秀妃舉例說明,教師可將「水」作為主題,帶領學童採集水樣本,分析其中的生物與物質,並用客語表達相關知識;進一步還可融入客家村如何鑿井造圳、建造埤塘等文化內涵,讓孩子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能用客語進行表達。
針對全語言環境的學習模式,古秀妃指出這正是沉浸式教學的精髓。雖然本次參與培訓的50多名種子教師看似不少,但相較於全台約70個客家村的需求仍顯不足。她分享了種子教師在當地發揮影響力的案例,當學校主管看到沉浸式教學的成效後,往往會帶領更多教師加入學習行列。
除了學校教育外,古秀妃強調家庭語言環境的重要性,客委會已舉辦活動表揚兩代間堅持使用客語的家庭。未來將著重於「激發家庭裡頭的語言意識」,啟發文化主體性。客委會也每年選送績優教師前往英國威爾斯、紐西蘭等語言復振成功的地區取經,持續推動客語傳承工作。
Copyright © 2022 好好聽文創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