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關廟金鑽鳳梨香甜多汁、果肉金黃、糖度高,是台灣外銷日本、星馬等國的熱門品種。近日更接連受到兩位新聞主播親自推薦,不僅在社群掀起討論,也意外帶出鳳梨與職場文化之間的趣味連結與禁忌話題。
新聞主播林靖芬日前在個人臉書發文,分享親自品嚐金鑽鳳梨的經驗,不僅大讚其香氣濃郁、果芯可食,還幽默揭露新聞圈中一項鮮為人知的「辦公室禁忌」:「鳳梨,忌吃!」
原來,媒體圈坊間長期流傳一種說法:若在編輯台吃鳳梨,新聞案件就會像開了水龍頭一樣湧現,從早忙到晚、甚至深夜收不了工。因此鳳梨、鳳梨酥、甚至鳳梨汁,在新聞部內經常被戲稱為「不定時炸彈」。
林靖芬的貼文引起眾多媒體人與網友共鳴,也意外掀起一波民俗討論熱潮。而就在話題延燒之際,民視另一位主播劉方慈也加入行列,在臉書發文寫道:
「朋友寄來金鑽,還沒切就香氣濃郁,果肉金黃細緻,難怪是外銷日星等級。妙的是,收到鳳梨隔天,台股就從單日最大跌幅,漲回來了!果然是旺來,以後可以跟『綠色乖乖』並列,成為國民祈求庇佑必備!願我在辦公室被鳳梨們包圍的加持,能讓收視率爆表!也分享給大家,祝業績長紅,好運旺來!」
兩位主播的真情推薦讓金鑽鳳梨除了甜,更充滿了「祝福感」,但背後所引發的鳳梨禁忌討論,也引起專家與文化工作者的關注。
有網友引述文化工作者璽硯老師的解說留言道:在台灣民間信仰與生活習俗中,鳳梨因其台語發音為「旺來(ông-lâi)」,長久以來被視為好運與財富的象徵。無論是過年、拜拜、開市、入厝、考試、婚宴等場合,鳳梨幾乎是不可或缺的吉祥水果。
但也因為「旺來」的象徵意涵,在某些工作性質特殊的單位,如警局、消防隊與醫院急診室,反而被視為「禁忌之果」:
1、警察單位:擔心「案件旺來」,象徵案件頻繁、執勤忙碌。
2、消防單位:怕有「火事旺來」,象徵火災、急難不斷。
3、醫療單位:尤其急診與護理站,忌諱「病人旺來」,恐造成值班人員過勞。
璽硯老師指出:「這些禁忌其實並非針對鳳梨本身,而是語言與職場性質結合後的文化心理反應。民俗講究話吉利,但也重視『話頭要避忌』。對這些單位而言,重點在於『團體的心安與氣氛』,不是迷信,而是文化體貼。」
至於新聞媒體是否也屬於「旺不得」的單位?璽硯老師表示:「新聞媒體機構那麼多,新聞量不會因為吃不吃鳳梨就改變,好比太陽不會因為公雞叫不叫才升起。媒體每天都面對全國與全球資訊流,鳳梨應該扛不起這麼大的責任。」
民俗專家柯柏誠也在留言中補充:「鳳梨禁忌雖起於諧音,但長年來常有挑戰後『真的出狀況』的案例,例如警察局、消防隊、醫院等單位因不信邪而照樣吃,結果值勤忙碌到不可開交。久而久之,大家寧可信其有,畢竟這些單位最盼平安,狀況多就意味著有人受苦。」
這場看似輕鬆有趣的貼文與討論,讓人重新審視日常生活中的語言文化與工作心理。鳳梨作為水果本身香甜可口、營養豐富,但其所承載的文化象徵與心理投射,則構成了台灣社會一段獨特又溫暖的庶民信仰風景。
在貼文最後,主播林靖芬也不忘呼籲大眾支持台灣在地果農,提到:「今年天氣偏冷,鳳梨產量較少,請大家多多支持台灣農民的努力」,她並分享到將一半的鳳梨留給還在辛苦工作的朋友,「象徵將好運與甜蜜分享出去」。一句簡單的祝福,也為整起鳳梨話題畫下溫暖句點。
台南關廟金鑽鳳梨香甜多汁、果肉金黃、糖度高,是台灣外銷日本、星馬等國的熱門品種。近日更接連受到兩位新聞主播親自推薦,不僅在社群掀起討論,也意外帶出鳳梨與職場文化之間的趣味連結與禁忌話題。
新聞主播林靖芬日前在個人臉書發文,分享親自品嚐金鑽鳳梨的經驗,不僅大讚其香氣濃郁、果芯可食,還幽默揭露新聞圈中一項鮮為人知的「辦公室禁忌」:「鳳梨,忌吃!」
【請點我,AI告訴你更多和這新聞有關的資訊】
鳳梨的品種知識:金鑽鳳梨是台灣重要的外銷品種,除了文中提到的特點(香甜多汁、果肉金黃、糖度高)外,金鑽鳳梨的學名為Ananas comosus 'Tainung No. 17',是台灣農業試驗所在1986年培育出的品種,由「開英種」與「Smooth Cayenne」雜交而成。它的特色是果型端正、外觀金黃、纖維少、酸度適中,適合生食,也是台灣鳳梨外銷的主要品種之一。
鳳梨的營養價值:鳳梨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群、鎂、銅、錳和鉀等礦物質。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鳳梨含有獨特的蛋白質分解酵素「鳳梨酵素(Bromelain)」,有助於消化蛋白質,並具有抗發炎特性。研究顯示,鳳梨酵素可能對減輕關節炎症狀、促進傷口癒合和改善消化功能有所幫助。
台灣鳳梨的產業情況:台灣鳳梨主要產區包括台南、高雄、屏東等南部縣市,以及嘉義、雲林等地。每年3-6月為盛產期,全年產量約45萬噸。除了金鑽鳳梨外,台灣還有台農17號(金鑽)、台農19號(甜蜜蜜)、台農20號(牛奶鳳梨)、台農21號(蜜寶)等多個品種。近年來,台灣鳳梨除了傳統外銷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市場外,也積極拓展北美、歐洲與中東市場。
鳳梨在台灣文化中的象徵:除了文中提到「旺來」的吉祥象徵外,鳳梨在台灣傳統文化中還有其他意義。鳳梨的葉子形似鳳凰冠羽,果實外表有如龍鱗,因此被視為「鳳凰」和「龍」的結合,象徵高貴祥瑞。此外,鳳梨葉的尖刺被視為能驅邪避兇,傳統建築中常將鳳梨圖案作為裝飾元素。在民間習俗中,鳳梨常被擺放在神桌或供桌上,祈求「旺上加旺」。
民俗信仰中的水果禁忌:除了鳳梨之外,台灣民間還有許多與水果相關的禁忌與象徵,如梨子因諧音「離」而在某些場合被視為不吉利;柿子因諧音「事」,常被用來象徵「事事如意」;蘋果因諧音「平安」而受歡迎;香蕉則因形似「招財手」被視為招財吉祥物。這些水果象徵反映了台灣民間信仰中重視諧音與形象象徵的文化特色。
原來,媒體圈坊間長期流傳一種說法:若在編輯台吃鳳梨,新聞案件就會像開了水龍頭一樣湧現,從早忙到晚、甚至深夜收不了工。因此鳳梨、鳳梨酥、甚至鳳梨汁,在新聞部內經常被戲稱為「不定時炸彈」。
林靖芬的貼文引起眾多媒體人與網友共鳴,也意外掀起一波民俗討論熱潮。而就在話題延燒之際,民視另一位主播劉方慈也加入行列,在臉書發文寫道:
「朋友寄來金鑽,還沒切就香氣濃郁,果肉金黃細緻,難怪是外銷日星等級。妙的是,收到鳳梨隔天,台股就從單日最大跌幅,漲回來了!果然是旺來,以後可以跟『綠色乖乖』並列,成為國民祈求庇佑必備!願我在辦公室被鳳梨們包圍的加持,能讓收視率爆表!也分享給大家,祝業績長紅,好運旺來!」
兩位主播的真情推薦讓金鑽鳳梨除了甜,更充滿了「祝福感」,但背後所引發的鳳梨禁忌討論,也引起專家與文化工作者的關注。
有網友引述文化工作者璽硯老師的解說留言道:在台灣民間信仰與生活習俗中,鳳梨因其台語發音為「旺來(ông-lâi)」,長久以來被視為好運與財富的象徵。無論是過年、拜拜、開市、入厝、考試、婚宴等場合,鳳梨幾乎是不可或缺的吉祥水果。
但也因為「旺來」的象徵意涵,在某些工作性質特殊的單位,如警局、消防隊與醫院急診室,反而被視為「禁忌之果」:
1、警察單位:擔心「案件旺來」,象徵案件頻繁、執勤忙碌。
2、消防單位:怕有「火事旺來」,象徵火災、急難不斷。
3、醫療單位:尤其急診與護理站,忌諱「病人旺來」,恐造成值班人員過勞。
璽硯老師指出:「這些禁忌其實並非針對鳳梨本身,而是語言與職場性質結合後的文化心理反應。民俗講究話吉利,但也重視『話頭要避忌』。對這些單位而言,重點在於『團體的心安與氣氛』,不是迷信,而是文化體貼。」
至於新聞媒體是否也屬於「旺不得」的單位?璽硯老師表示:「新聞媒體機構那麼多,新聞量不會因為吃不吃鳳梨就改變,好比太陽不會因為公雞叫不叫才升起。媒體每天都面對全國與全球資訊流,鳳梨應該扛不起這麼大的責任。」
民俗專家柯柏誠也在留言中補充:「鳳梨禁忌雖起於諧音,但長年來常有挑戰後『真的出狀況』的案例,例如警察局、消防隊、醫院等單位因不信邪而照樣吃,結果值勤忙碌到不可開交。久而久之,大家寧可信其有,畢竟這些單位最盼平安,狀況多就意味著有人受苦。」
這場看似輕鬆有趣的貼文與討論,讓人重新審視日常生活中的語言文化與工作心理。鳳梨作為水果本身香甜可口、營養豐富,但其所承載的文化象徵與心理投射,則構成了台灣社會一段獨特又溫暖的庶民信仰風景。
在貼文最後,主播林靖芬也不忘呼籲大眾支持台灣在地果農,提到:「今年天氣偏冷,鳳梨產量較少,請大家多多支持台灣農民的努力」,她並分享到將一半的鳳梨留給還在辛苦工作的朋友,「象徵將好運與甜蜜分享出去」。一句簡單的祝福,也為整起鳳梨話題畫下溫暖句點。
【請點我,AI告訴你更多和這新聞有關的資訊】
現正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