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觀音湖內埤改造計畫近期即將正式開放,這個長期被視為冷門的景點在整修過程中意外發現約500隻台灣窗螢聚集,觀光局因此順勢規劃螢火蟲復育基地,成為此次改造的最大亮點。
高雄市觀光局長高閔琳表示,去年改造工程期間發現螢火蟲蹤跡,經委託學術單位調查確認為台灣窗螢,數量接近500隻。考量螢火蟲對水質和環境的高要求,觀光局特別在湖畔較偏僻處設置復育區,希望螢火蟲族群能持續壯大。若復育成功,未來遊客每年3、4月可前往那瑪夏賞螢,7、8月暑假期間則可到觀音湖欣賞螢火蟲美景。
位於仁武區的觀音湖,舊稱「總督埤」,靠近國道10號仁武交流道,由內埤與外埤組成。這座半人工湖是攔截後勁溪支流獅龍溪形成的,早期為仁武重要灌溉水源,現由台糖管理,兼具滯洪及觀光功能。雖然環境清幽且吸引水鳥棲息,但因步道不完善,長期以來遊客稀少。隨著鄰近觀音山遊客增加,觀光局投入9千多萬元改造湖畔設施。
此次改造計畫在湖畔西北側規劃約1公里長的湖林間步道,並設置水生植物濕地景觀區、螢火蟲復育區及綠蔭停車場。水利局也配合改善約650公尺堤頂步道,將觀音湖新舊步道串聯成環形路線,總長約2公里。高市議員江瑞鴻對觀光局的用心表示肯定,並期盼觀音湖未來能成為平地最大的螢火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