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總統川普發動關稅戰,導致全球股市重挫,台股也不例外。許多投資者自嘲虧損嚴重,甚至戲稱可能要去公園睡覺。有趣的是,醫界近日討論股災時,意外發現世界衛生組織訂定的疾病診斷碼「ICD-10」中,確實存在「極端貧窮」和「無家可歸」等診斷項目。
「ICD-10」雖然主要以各種疾病作為診斷依據,但也包含少數以就醫者「狀態」為基礎的編碼。例如「Z595」極端貧窮(extreme poverty)、「Z59.0」無家可歸(Homelessness)、「F43.0」急性壓力反應(Acute stress reaction)、「R45.2」不快樂(Unhappiness)、「Z63.7」家庭因財務損失面臨重大壓力(Other stressful life events affecting family and household)等。
一位不具名的心臟內科醫師表示,以前並未注意到這類診斷碼,因此從未使用過。另一位急診科醫師則透露,曾為確認為無家可歸的遊民開立「Z59.0」診斷,但頻率不高。
台北市聯醫院中興院區是國內收治遊民數量名列前茅的醫療機構,曾多次獲得生策會國家品質標章肯定。該院整合醫學照護科主任蔡宏斌解釋,由於台北市對遊民照護投入大量資源,配套措施完整,收治遊民時非醫療部分會由社政部門負責,因此開立「Z59.0」的機會反而很少。
蔡宏斌指出,世界衛生組織將這類編碼納入「ICD-10」的目的,是為了強調全人健康不僅限於醫療和藥物層面。不過在台灣,某些診斷的使用頻率極低,例如代表極端貧窮的「Z595」,以國內現況而言,可能不足以符合此診斷標準。這類診斷可能在「吉尼係數」較高的地區如美國、香港等較為常見。
此外,由於健保制度設計與醫藥費用密切相關,開立極端貧窮、無家可歸等診斷難以與醫藥給付產生明確連結,因此醫師使用此類診斷的機率偏低。沒想到這次股災意外使這些罕見的診斷碼成為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