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海域3日出現多頭大翅鯨,賞鯨船觀察人員透過尾鰭比對確認,其中一對母子正是先前在台東及屏東海域被記錄到的同一對大翅鯨。專家推測,這對母子可能因食物豐富等因素,正沿著黑潮由南向北遷徙時暫留東部海域。
賞鯨船業者呂世明表示,3日下午2時左右,賞鯨船在清水斷崖附近海域發現兩群大翅鯨,每群約2頭,包含一對母子,距離海岸約300公尺。經由比對3月25日在台東長濱海域及4月1日在恆春半島南灣海域拍攝的尾鰭影像,確認是同一對母子大翅鯨。
鯨豚研究團隊解釋,大翅鯨幼鯨出生後需要高乳脂濃度的母乳快速成長,母鯨會刻意放慢速度讓幼鯨緊貼身側移動。母鯨選擇在特定海域短暫停留,很可能與當地豐富的食物資源有關。大翅鯨的進食行為與洄游路線密切相關,若偵測到豐富魚群,便可能減速或駐留進行捕食與休息。
呂世明指出,大翅鯨游速快,這樣的移動距離對牠們來說很平常。每年3、4月大翅鯨都會順著黑潮北上,但這次停留時間較長,具體原因尚不確定。因應大翅鯨出現,花蓮賞鯨業者4日特別加開班次。
呂世明強調,賞鯨不是追逐,鯨豚不是表演動物,每次出海不保證一定能發現。他呼籲遊客抱持等待、尊重的心情,與鯨豚共享海洋,保持友善環境和適當距離,才能讓鯨豚安心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