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英國史學家解析川普對中國政策:戰略模糊還是模糊戰略?

2025-03-29 23:05  撰稿 / AI

英國知名史學家尼爾·佛格森(Niall Ferguson)於《泰晤士報》發表評論,指出川普政府對中國採取的並非傳統的「戰略模糊」,而是「模糊的戰略」,同時展現鷹派與鴿派的矛盾傾向。

佛格森是國際知名學者,著有《帝國:大英帝國世界秩序的興衰以及給世界強權的啟示》等重要著作。他觀察到,川普從競選期間對中國的強硬態度,到當選後的相對和緩立場,呈現出政策上的雙面性。

一方面,川普政府推出多項鷹派措施,包括對中國實施關稅、限制中國投資美國高科技領域、擴大貿易黑名單等。國家安全顧問瓦爾茲及國安會亞洲事務資深主任簡以榮等對中鷹派人士,甚至考慮將「一中政策」重新命名為「兩岸政策」。

另一方面,川普卻暫緩執行對TikTok的禁令,公開表示與習近平關係「非常好」,並歡迎中國投資。在台灣問題上,川普提名的國防部次長柯伯吉更在國會聽證會上否認台灣自治攸關美國的生存利益,這與他先前的強硬立場形成鮮明對比。

佛格森認為,這些矛盾現象背後的簡單解釋是「恐懼」。美國政府已意識到在印太區域戰場的脆弱性,正如未來國防部長赫格塞斯曾透露,五角大廈對中國的兵棋推演「每次都輸」。

歷史經驗顯示,當強權意識到軍備競賽成本難以承受時,會尋求裁減軍備。川普曾表示希望與習近平和蒲亭會面,提議將軍事預算「減半」。然而,中國迄今未對緩和關係展現熱情,反而在面對美國經濟制裁時採取反制措施,並持續在印太地區展示軍事實力。

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羅警告,中方在台灣周邊的軍事活動實為「預演」武力統一行動。更令人憂慮的是,智庫研究顯示,若爆發台海衝突,美國可能在短時間內耗盡關鍵武器庫存,即使最終獲勝,也將付出極高代價。

佛格森分析,川普自我定位為「和平締造者」,其對外政策更接近尼克森而非麥金里。面對「威權軸心」,川普選擇緩和政策,部分原因是美國無法同時應對多個戰場,且面臨財政壓力。

然而,佛格森警告,川普政府可能低估中


現正直播
←回上一頁

也許您會感興趣


中國山東號航艦進入台灣應變區 國防部監控並譴責中方為「國際麻煩製造者」

中國山東號航艦編隊於3月31日進入台灣應變區,台灣海軍田

2025-04-01 09:35

行政院召開臨時院會處理警察年改覆議案

行政院長卓榮泰今日(4月1日)在赴立法院進行施政總質詢前

2025-04-01 09:30

國台辦:解放軍演訓針對賴清德「台獨」行為 非針對台灣民眾

大陸國務院台辦發言人朱鳳蓮今日回應解放軍東部戰區在台灣周

2025-04-01 09:20

永野芽郁首次回應綜藝節目驚嚇事件:「只是被嚇到流淚」

日本女星永野芽郁於3月31日在她主持的電台節目中,首次公

2025-04-01 09:15

郭書瑤為新劇「師大公園地下社會」習武 自信宣稱:「我是最會打的」

郭書瑤在新影集「師大公園地下社會」中飾演悍勇女打仔,為了

2025-04-01 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