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台灣近視率攀升至七成 調查顯示八成民眾曾因眼鏡不合適出現頭暈症狀

隨著3C產品普及化,「平板育兒」現象日益常見,專家警告這對兒童視力和大腦發展有嚴重影響。中山醫學大學視光學系副教授孫涵瑛強調,雖然數位科技帶來便利,但家長應嚴格控制孩童使用時間,建議每天不超過1小時。
統計顯示,台灣人平均每天使用螢幕時間高達7小時,全球排名第15。研究發現,每增加1小時螢幕使用時間,近視風險提高20%;若超過4小時,近視度數可能急遽加深。對於發育中的兒童,由於度數尚未穩定,年紀越小近視度數增加越快。
當近視超過500度進入「高度近視」階段,未來罹患青光眼、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及提早白內障的風險將大幅提高。近視無法逆轉,配戴眼鏡是最常見的矯正方式,然而近期調查顯示,高達80%的台灣民眾曾在配新眼鏡後出現頭暈、惡心等不適症狀。
孫涵瑛表示,不當配鏡確實可能導致身體不適,例如度數不足會使眼睛看不清楚,不僅危害視力,還可能引起惡心、食欲不振、視覺模糊等症狀。有網友分享因眼鏡度數不合適,導致看東西吃力、視力模糊、眼睛疲勞和頭痛,甚至影響睡眠品質。
《英國眼科雜誌》研究顯示,全球近視比例正快速增加,從1990年的24%上升至2023年的36%,增幅超過10%,其中2020至2023年短短三年內就上升了6%。國際近視研究所預測,到2050年全球近視人口將達50%,即每兩人就有一人近視。世界衛生組織也指出,伴隨嚴重併發症的高度近視患者將於2030年達到5億人。
孫涵瑛建議,現代人長時間高頻率用眼,除了關注眼睛健康外,更應諮詢專業配鏡人員,確保配鏡後視覺清晰舒適,減輕用眼負擔。
Copyright © 2022 好好聽文創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