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大大評論》台灣科技產業政策制定:應讓產業界有優先話語權》————新時代台灣拚經濟系列之一

2024-12-30 17:29  撰稿 / 韋安

(圖 / 摘自今周刊)(圖 / 摘自今周刊)

台灣在半導體與資訊科技等高科技產業中,一直保持全球領先地位。這得益於幾代人的遠見與努力。然而,隨著科技快速發展,政策制定模式需要優化,應適應當前的產業需求和競爭格局。

當前,全球科技產業面臨多重挑戰與轉機。中美兩大國的晶片產業競爭愈演愈烈,AI新科技浪潮已經掀起了新經濟形態的全面變革。此外,全球能源轉型的壓力日益顯現,特別是節碳目標推動之下,台灣即將面臨嚴峻的電力資源不足問題。同時,全球科技產業的供應鏈格局也正在重新組合,這些都對台灣的經濟發展與產業政策,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以往數十多年來,國發會主委多由學者擔任,政策制定偏向學術化導向,與產業需求存在距離。而現在,我們看到賴清德新政府任用劉鏡清,這位有豐富科技產業背景與全球經濟視野,深諳產業需求和趨勢的專業人士出任國發會主委。還有,任用來自高科技產業界的郭智輝為經濟部長,都看得出賴政府有務實「拼經濟」強烈企圖心

劉鏡清不僅具備科技產業背景(曾任職IBM高級主管),還曾從事為廣泛的企業提供顧問諮詢服務工作,累積了非常實務的產經專業經驗。希望新政府能以此為起點,大膽改革政策決策模式,大破大立來努力「拚經濟」。能擺脫固化的思維與守舊的包袱,帶領台灣科技產業,在政策與實踐中展現嶄新的發展面貌。

一、從「孫運璿模式」看科技政策成功經驗

1970年代是台灣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從勞力密集型加工業邁向技術密集型高科技產業。時任經濟部長孫運璿,展現了卓越的規劃能力。他意識到電子工業的潛力,邀請美國RCA研究部主任潘文淵來台。

潘文淵的專業背景與視角,為台灣科技政策提供了清晰的方向。他建議台灣聚焦積體電路(IC)的研發與應用,並提出以技術創新為基礎發展電子工業的計畫。他認為應成立專門機構推動發展,並將該計畫交由工業技術研究院(工研院)執行。

在經濟部的全力支持下,工研院於1976年與RCA公司簽約,台灣派遣多批工程師赴美,接受實務訓練。這些工程師後來成為台灣半導體產業的中流砥柱。工研院建設了積體電路示範工廠,逐步帶動了整個產業生態系的形成。

學界當時扮演了技術引領與執行的角色。胡定華等學術領袖,將潘文淵的構想轉化為具體成果,幫助台灣半導體產業踏上技術密集型創新的道路。

聯電與台積電的成功,奠定了台灣在全球的領先地位。然而,這一模式的成功有其時代背景。當時的政府具有遠見,執行力也非常強。學界則與全球科技前沿同步,與政府結合推動了科技產業的崛起。

二、科技產業政策制定的挑戰與不足

●時間差問題

科技發展的「時間差」,讓政策制定面臨挑戰。當技術被外界熟知時,創新階段已經過去。科技成果像冰山一角,浮現於水面之上,而水面下的技術基礎早已發展多年。產業界作為全球市場競爭的主體,對科技趨勢和應用的洞察,遠超政府與學界。

●「假專業」影響

政策制定者對技術了解不足,常依賴表面專業意見。「假專業」現象,導致政策滯後於產業需求,也可能方向錯誤。台灣推動可再生能源過程中,因欠缺長期規劃而受阻。技術與基礎設施不匹配,拖累能源轉型,對經濟結構也造成了損害。

●政府與產業的距離

現代科技產業擁有強大的市場洞察力與技術實力。台積電、聯發科和鴻海,對全球科技趨勢的理解超越政府與學界。然而,政策制定機構仍太過依賴學界,忽視產業界的經驗與需求。

三、產業引導模式:科技政策的新方向

●產業的引導角色

張忠謀以技術背景和市場洞察,將台積電打造成全球半導體領導者。他以敏銳的趨勢判斷與國際供應鏈建設,讓台灣半導體占據全球領先地位。郭台銘在供應鏈管理中的表現,也展現了產業界在市場應對中的核心作用。

●政府的協調任務

新任國發會主委劉鏡清,有著科技產業的背景以及為廣泛的企業提供顧問諮詢的專業經驗,應該能為政策制定注入更多的實務視角。希望他的實際作為,讓人看到台灣經濟政策走向務實和全新的可能性。

●學界的支援功能

學界應專注於基礎研究與人才培養,並與產業界緊密合作。科研成果應快速轉化為市場價值。學界也應參與政策評估與修訂,為政策的實效性提供支持。

台灣科技產業的成功,是幾代人共同努力的結果。然而,面對當前的中美競爭、AI新科技浪潮、能源轉型與供應鏈重組等多重壓力,現行的政策制定模式必須推動轉型。

希望政府可以思考以「產業引導、官方協調、學界輔助」的方式來優化升級決策模式,讓政策更貼近產業和市場需求。

在這一模式中,產業界應在市場與技術前沿中發揮引導作用,政府則負責資源整合與政策協調,學界專注於基礎研究與人才培養。

唯有如此,台灣科技產業才能持續保持全球領先地位,推動產業奇蹟的延續與升級,並在新經濟時代展現嶄新的發展面貌。


現正直播
←回上一頁

也許您會感興趣


房市

2024年全台挑戰35萬棟! 六都全年交易量年增14.8% 交屋潮+賣方誠意降價! 六都12月交易量月增8.2%

六都會區公布2024年12月「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六都交

2025-01-02 18:04

房市

陳傑憲搬3千萬新家「地址遭爆」 首吐心聲:最後一道防鎖被攻破捨得嗎?

好房網News記者黃暐迪/綜合報導  

2025-01-02 10:32

房市

連車位坪數也偷…他怒指「12坪是可以停公車?」 網逆風挺建商:好公司

好房網News記者呂詠柔/綜合報導  

2025-01-02 10:32

房市

區權會表決「陽台裝鋁窗」他驚:比法官還大? 判例跟網友想的不一樣

好房網News記者王惠琳/綜合報導   大樓

2025-01-02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