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風流人物來開趴》西域的開拓者:張騫與班超

司馬遷稱張騫「鑿空」,首度打通西域道路,在此之前的東、西雙邊阻絕不通。張騫,絲綢之路的開拓者,是第一個走出國門的使者,首次建立國與國之間的平等外交,被後世譽為「東方哥倫布」。
無獨有偶,東漢明帝時,班超也經營西域三十一年,促進漢朝與西域各國互動,及東西方文化、經濟的交流發展。
秦始皇築長城阻絕匈奴,漢初則採和親政策攏絡匈奴。漢武帝即位後,得知匈奴和大月氏勢不兩立,於是派張騫以大漢使節的身分聯絡大月氏。
張騫率領百餘人,從長安出發,剛進入河西走廊,一行人就被匈奴騎兵抓捕,張騫遭到軟禁十年。期間任憑匈奴威脅利誘,張騫始終不曾動搖。
張騫趁著匈奴監控鬆弛出逃,不過此時的大月氏已無心再與大漢聯盟夾擊匈奴。張騫歷經各種艱困,不少隨從因而斃命,回程又被匈奴擄獲扣押,三年後才回到中原,百人大隊只剩兩個人。
張騫的外交使命雖未達成,卻是一次卓越的地理勘察,十多年期間,張騫對既遙遠又陌生的西域進行了廣泛的探勘,為之後雙邊互通有無所設置的「西域都護府」奠定了基礎。
張騫受封「博望侯」,二度出使西域,聯合烏孫,以斷匈奴右臂的目的雖未達成,但是擴大了漢朝對西域諸國的影響,也加强彼此之間的了解。烏孫兩次聯姻,幫助漢朝牽制匈奴,大宛獻上汗血寶馬,西域各國也紛紛遣使入貢,之後的漢使循著張騫足跡,為安息國王帶來絲綢,讓歐洲人大為驚艷,『絲綢之路』交易熱絡,西域的葡萄、核桃、苜蓿、石榴、樂器等傳入中國,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中原的鑄鐵、開渠、鑿井等技術西傳,也促進了西域的經濟發展。
張騫南向出發,目標是印度,可惜途中受阻,南進政策未成,卻讓滇國、夜郎等認識到漢朝的宏偉,促進中國對西南夷的開發。梁啟超稱讚張騫,是「堅忍磊落奇男子,世界史開幕第一人。」
張騫造就西域之路大通,但匈奴勢力依舊凌駕漢朝,尤其是王莽之亂,西域又被匈奴控制,東漢光武帝建國之初,無意對西域用兵,直到班超登場,漢朝才又再次揚威西域。
班超的父親班彪,兄長班固,妹妹班昭,都是赫赫有名的學
者,班超自幼讀書,胸懷大志,從事文書抄寫貼補家用,有一天他感到厭煩,投筆嘆道:大丈夫應仿效張騫等先賢之功,於異域以取封侯,怎能長時與筆硯為伍呢?於是他就從軍去了,這就是著名的「投筆從戎」。後來他追隨竇固遠征,自請出使西域,首站來到鄯善。
班超察覺鄯善國王對待漢使的態度突然轉變,發現北匈奴也派來使者,於是當機立斷,激勵部下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率領三十六人深夜突襲,殺了匈奴使者,鄯善俯首,歸降漢朝。
智勇雙全的表現,讓朝廷大為讚許,班超接著成功的鎮撫于闐,西域各國懾於大漢天威,派王子入朝為人質,西域和漢朝中斷許久的關係又恢復了。
漢章帝即位之初,曾命班超回朝覆命,疏勒、于闐的百姓萬般不捨,班超便上書朝廷,詳細分析西域形勢,以及自己的經營方略,盼能替國家穩定邊陲,漢章帝深表贊同,派出千人增援。經過二十餘載的努力,班超藉由高明的外交手腕和軍事謀略,西域五十多國紛紛歸附大漢,班超被封為「定遠侯」。
年近七十的班超,在西域三十一年,「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表達返鄉意願,妹妹班昭上書奏請,希望讓班超終老故里,漢和帝允准,兩年後返抵洛陽,旋即病逝,英名為後世景仰。
張騫和班超都是傑出的軍事家和外交家,兩人不畏艱險的毅力,以及報效國家的忠貞,是萬世楷模。
Copyright © 2022 好好聽文創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